4月21日,太阳成集团tyc334552019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班“名记者进课堂”第四讲在贺兰山校区文荟楼342教室开讲。本次讲座主题是《当我们在谈论人民日报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讲座嘉宾是人民日报社宁夏分社社长、高级记者、太阳集团tyc33455官网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业界导师李增辉博士。2019级卓越新闻人才班项目主任谢明辉教授主持讲座,19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班、19级网络与新媒体班、20级全体同学聆听。

讲座一开始,李增辉提出了三个问题:“新闻是何种善?新闻职业为何存在?新闻人的使命究竟是什么?” 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
李增辉首先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人民日报的发展史。通过穿插小故事,讲解了建国后历代领导人与人民日报的关系,语言诙谐有趣,引人入胜。

提及媒体融合发展,他以人民日报的客户端、融媒体工作室和个人公号为例,例举多则案例,点出主流媒体要重视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推动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多方面的深度融合。
最后李增辉回到讲座伊始提出的三个问题,给了同学们明确的答案:新闻之善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闻人的使命就在于为党执笔,为民发声。语毕,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心得体会
如果我们决定做一名记者,就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贪图享乐,为赚取流量写出不实的报道从而造成不好的舆论。李增辉记者通过纵向比较人民日报的发展历史,结合当下媒体发展,融入理论知识去思考我们会成为一名怎样的记者?我们是不是达到了新时代全媒体记者的要求?我们是不是又不会不忘初心,始终如一?我想答案是:我们会努力,我们会靠近,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也想设计出受众喜欢的东西,我们也想成为自己心中最想成为的新闻记者。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我想为了靠近,为了成就更好的自我,我们应该找准新时代报纸的导向,向受众提供更好的内容,成为一个人民的好记者。
——杨季梅
全媒体时代,各色各系媒体都在发展前进,人民日报客户端的发展也很有方向,李老师向我们进一步展示了人民日报的与时俱进。人民日报的发展都落实的是中共中央的发展指示,李老师还教育我们,在公开论文和报道中引用总书记的话,要选择公开场合和记录中的。在讲座中期,李老师从舆论导向问题给我们进行了分享。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传播媒体自身对社会的责任,贴近群众,为群众发声。李老师介绍人民日报有专门让群众发声的平台窗口,为群众干实事,从群众的意见建议中传播更有价值、更有内涵的东西。讲座最后,李老师向我们回答了新闻是何种善?答案自然是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李老师教育让我们要在习近平新闻思想旗帜指引下奋勇前进。主流媒体是要替中共中央说话的,这就说明大的思想方向是与党共同前行的!
——杨静
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社的新闻工作者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拥护党,帮助党营造一个良好的新闻氛围。坚持把党和人民紧密联系起来,倾听民众的声音,紧密联系群众,实时为人民发声。新闻工作者要反映人民诉求,及时地上传下达,向政府和党反映人民的状况,维护党和人民在新闻上的紧密联系。李老师今天的讲座为我们指出了当今新闻人的职责和使命,让我们时刻谨记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我们新闻职业的本质和使命所在。我会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谨记新闻人的职责使命,努力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新闻采访实践活动,在不断地磨练中,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不断提高,希望未来成为人民日报社一员。
——刘冀蒙
之前在新闻伦理课上,薛老师和我们讨论冷漠新闻、冷血新闻,再到后来自己思考新闻传播的理论时会发现,经常会看到对记者不作为报道和不理性报道等问题的抨击,也总会觉得记者最难的不是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而是把握报道的“度”。今天我才明白,“善”才是最重要的那部分。以人民为中心,新闻善做,以己度人,换位思考,才不会对采访者造成二次伤害,不会让报道冷血。我们常常听到“新闻无学”,听到记者的各种批判,但是约翰·彼得斯说:“我之所以选择媒介研究这个自命不凡的领域,正是要借此表达自己对于学术部落主义的不同看法。媒介理论几乎没有准入门槛……几乎任何人都可以称自己为媒介理论家。作为生活在媒介环境中的人,我认为每个人都是这样的生物。在理想的状态下,媒介理论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们生活的基本环境。”在这个飞速发展,每个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正因为记者需要“善”,所以记者这个职位才是不可替代的吧。
——杨子涵